場域簡介
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(簡稱史前館)的籌建緣於卑南遺址的搶救發掘。史前館建築設施完善、環境優美,不但是國內第一座以史前和原住民文化為範疇的博物館,第一座包含博物館、考古遺址和自然生態公園的博物館,也是臺灣東海岸第一座國家級的博物館。目前史前館轄下共有3個館舍,分別為康樂本館、卑南遺址公園及位於台南的南科考古館,具備專業深厚的考古研究基礎。
3D實驗室針對考古文物進行3D數化作業,以固定式高精度光柵式掃描儀為主要作業儀器,將擷取後的彩色點雲資料進行建模作業,產出以三角網格組成的全彩高精度3D模型。顛覆傳統平面圖像式方法,保留更多文物表面物理屬性資料。除考古文物外,也藉由UVA空拍作業、基站式地景掃描,保留考古遺址調查與發掘現場資料。透過技術整合,3D模型可進行3D數位修復、3D逆向輸出作業,更進一步應用於數位展示、教育推廣以及學術研究,並已發展出國內第一個以3D模型展示為核心的文物數位典藏系統「考古文物3D資料庫」,期望透過多元科技應用,使文化資產保存維護作業邁向更多元的發展。
成分分析實驗室建置有XRF與XRD分析儀器,XRF(螢光光譜分析儀)採非破壞性的分析,檢測文物化學元素組成;XRD(X射線繞射分析儀)則以X射線照射粉末或塊材標本,檢測標本元素組成及比例及晶體結構,上述的儀器除了能協助判定文物成分或質地之外,也能夠提供後續研究參考及保存維護或者文物修復的基礎。
活動規劃
👩:「先生先生,請問一下~」
🧑:「喔,我在看的是3D文物」
👩:「?????」
沒想到不用進博物館就可以看到栩栩如生的文物吧?科技的進步讓我們看到會下圍棋的AI、可以寫報告的ChatGPT,但是考古學至今還是只能透過真人去進行發掘、修復和保存呢!等等,那剛剛說的3D文物又是什麼呢?既然你誠心誠意地發問了,我們就大發慈悲地告訴你吧ヽ(*´∀`)ノ゚
「Hello!科學考古」活動打開了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的考古科技實驗室神秘大門,讓你一探現代考古學家是如何應用科技,深入古文物無法用肉眼看到的秘密(古文物表示:我還不夠赤裸?);科技之眼搭配3D技術,在對文物進行3D建模、數位修復後,直接讓典藏品化身數位愛抖,用創新的形式呈現給大眾。
不用等雨落下,把回憶都沖刷,現在就帶你去看看這考古的世界到底多大~
活動內容說明:
(1)「臺灣史前史廳」常設展廳導覽解說:三萬年來生活在臺灣這塊土地上人的故事
臺灣史何止四百年——根據考古學證據,臺灣史前涵蓋舊石器時代晚期、新石器時代及鐵器時代,延亙至少三萬年。期間臺灣陸續吸納來自各地的移民,以其故鄉文化為基礎在此落地生根;各時代留下的物質文化,反映出不斷的人群往來、接觸,最終創造出獨有的臺灣文化。此展廳以臺灣百年來考古發現的文化證據,引領觀眾進入臺灣史前史的探索進行式。
(2)參觀「直擊!博物館後臺」特展
在資訊爆發的當代,我們習慣在博物館參觀展覽,閱讀各種藏品的故事,但卻未曾想過這些藏品從何而來。作為觀眾,似乎只能看見博物館對外開放的某個面向,而無法體會真實的幕後工作。本展覽將呈現考古遺留如何自考古遺址輾轉進入博物館,以及在展示之前須經歷的一連串過程。
(3)3D實驗室及成分分析實驗室導覽(含短片欣賞)
帶領大家實地探訪3D實驗室及成分分析實驗室,介紹3D掃描設備、3D列印機、材質分析儀器等,讓大家了解科技實驗室的工作及作業流程,並帶大家欣賞運用地貌擷取科技進行豐濱.宮下遺址的考古田野作業成果短片《岩棺之謎》。
前往場域首頁